close

 

不必切片,利用特殊的紅外光一照,組織有沒有病變即可一目了然!台大生醫分子影像核心實驗室27日正式啟用,實驗室整合了理、工、電機資訊與生物醫學各科專才,目前使用先進影像技術對實驗動物做非侵入式觀察,縮短研究時程,降低使用動物數量,預計八月起開始進行人體實驗,未來對口腔癌、肺癌、鼻咽癌等的早期診斷大有助益。

近年來生醫分子影像在臨床疾病診斷上快速發展,是協助病患早期診斷與治療的利器,在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和楊泮池執行長推動下,生醫分子影像核心實驗室昨天啟用。實驗室主持人陳志宏教授的研究團隊,將磁共振分子影像技術應用於於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未來將可以對癌症或腦部病變等疾病模式做早期診斷。

光學生醫分子影像方面,台大電機系孫啟光教授已成功地發展出倍頻及多光子等顯微術,孫教授表示,這項技術是運用1230奈米的紅外光穿透深層組織,不必切片,即可取得和切片同品質的組織影像,目前已在活體倉鼠口腔中,捕捉到這些組織表皮層和上表皮層的3D影像,預計8月1日將開始進行人體試驗,有利於研究皮膚癌、口腔癌、肺癌等癌症組織與正常組織的差異變化;另外,這種顯微術也可運用在檢測皮膚老化程度,楊泮池形容這項新科技未來運用在醫學美容保養品前景可期,因為市面上各種彩妝保養品哪種對肌膚最有效,顯微鏡下一覽無遺。

分子影像學核心實驗室融合了分子生物化學、數據處理、奈米技術、圖像處理等技術,具有高特異性、高靈敏度和高影像解析度,未來進入臨床應用,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定性、定位、定量的資料,醫學診斷治療將邁向「個人醫學」的時代。

 

時報
更新日期: 2007/07/28 09:25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