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年2月11日,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中,宣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正式命名為「COVID-19」,並表示本次正式定名,是為了防止過去名稱可能導致某些地區被污名化。

WHO官員表示,「CO」代表冠狀病毒(coronavirus),「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19」則代表為2019年發現。




參考資料:https://www.thesun.co.uk/news/10941566/new-coronavirus-named-covid-19-world-health-organisation/

 

 

【翁啟惠:武漢肺炎恐演化成流感,有效防治靠疫苗】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中研院前院長、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 撰文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比 SARS 致死率低,但傳染速度較快,且依目前趨勢,將來或許會演化成像流感般的傳染病,不能掉以輕心。

 


而他也認為,已經發病或是已經恢復的病人血液中應有製造抗體的 B 細胞,可從其血液分離出 B 細胞來篩檢有效抗體,以供研發檢測方法及治療用藥。以目前的技術,從取得 B 細胞到找到抗體約需一個月。但最有效的防治還是要發展疫苗。

 


翁啟惠表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 2003 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基因序列有超過 70% 相似度,和雲南一種蝙蝠新寄生的冠狀病毒也有超過 90% 相似度,但真正的中間宿主是什麼,以及如何造成人傳人的機制仍不清楚。翁啟惠指出,到目前為止,台灣在疫情的防禦做得很好,病毒也分離出來,這對接下來要發展更快速、更準確的檢測及防治方法會有很大的幫助。


他也提供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
■ 取得病人檢體在 P3 實驗室分離出病毒(台灣已經做到),並加以培養以供病毒基因的定序和了解病毒的感染機制,及表面蛋白質和醣蛋白的功能研究;加速發展出快速精準的檢測方法,以及研發出有效的疫苗、抗體和藥物。


■ 已發病或恢復的病人血液應製造抗體的 B 細胞,可從血液分離出 B 細胞來篩檢有效抗體,以供研發檢測方法及治療用藥。以目前的技術從取得 B 細胞到找到抗體約需一個月。


■ 抗體的篩選,可利用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當抗原。但最後還是要在 P3 實驗室建立病毒感染細胞的實驗,確認抗體真能辨識且能阻擋病毒感染細胞。此病毒感染的細胞實驗也可用來篩選有效藥物。


■ 得到的抗體也可進一步改善對病毒的親和力和選擇性,以發展更快速檢測用或治療用的抗體。


■ 利用篩選出的有效抗體或經由 Fc-醣分子最適化後的抗體來分離出病人血中有效的免疫細胞(如 NK 細胞),經由增生後再給病人自己使用以達治療效果。


■ 在 P3 實驗室建立的病毒感染細胞實驗,或病毒標的物的活性抑制實驗(如抑制 3CL-蛋白酵素的藥物),可快速篩選目前已經在人體使用或是尚未使用的藥物,以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翁啟惠指出,從治療方面來看,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短期內或許可經由上述方法尋找治療藥物,例如考慮以病人或恢復者有效對付病毒的抗體,或分離出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的自體免疫細胞,或篩檢已在人體使用的藥物,找出對病毒有效的新用途。翁啟惠說,長期來說,還是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中,最有效的防治還是要發展疫苗。


翁啟惠表示,希望透過各方對正確疫情資訊快速分享及合作,能很快控制疫情。但人類對冠狀病毒仍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也希望能因為這種病毒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的威脅,而受到更多重視,並列為長期研究的題目。

 


【Reference】資料來源
∎ Technews 科技新報【翁啟惠:武漢肺炎恐演化成流感,有效防治靠疫苗】: http://bit.ly/2SmAzdh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尚銘 的頭像
    黃尚銘

    黃尚銘/高立/A與A+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