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營養診斷

依據營養評估所取得分析的資料,鑑定並歸類已經實際發生的危險,或即將發展的營養問題。

    目的:協助病人設定合理並可測量的目標,設定問題的優先順序,並選擇適當的營養介入和追蹤整個過程。

營養診斷的組成包括:

 [PES(problem, etiology, and signs/symptoms)]

1.problem問題,陳述病人營養狀態的改變。

2.etiology原因,造成營養問題的相關因素。

3.signs/symptoms症狀/徵候群,病人主訴性的症狀和客觀觀察到的徵候群。

在醫學的處置上「診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就診斷的字面意義即為患者所患疾病的原因、性質及疾病嚴重程度的判斷以具體的文字化表示(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2004、Whitney et al, 1998)。
營養診斷(nutritional diagnosis)的概念最早可能出現在西元1956年(Oldandsold, 2004), Brylinsky提出營養診斷的定義為「一個經過思考的腹案(consider protocol)、遵循照顧流程,做為臨床處置的指標」。診斷需要考慮專業間使用相同的標準(Brylinsky, 2000)。診斷的正確性有賴於診斷者對每一個診斷瞭解的程度和鑑別診斷的能力(鄭和盧1997 & 1998),診斷需要有本土化研究與概念分析,需要經驗分享與交流,如此在改變教育模式發展時應有的省思(蔣,1998)。
緣起:
綜合的營養照顧不僅以營養師為主要工作人員,尚可以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物理或職業治療師、社工人員、語言治療學家、個案管理師,和其他照顧人員等都可加入以達到治療的結果。
在營養照顧中,針對個人所需取決於疾病或潛在疾病、成長、發育和環境狀態,以及社會經濟的問題,可能包括營養素攝取的合適性評價,以諮商或教育形式下的飲食控制,腸道或者全靜脈的供應和介入。多數情況下,醫療機構將建立管理標準或者將實踐營養照顧過程這些標準經常作為基礎來確定給照顧病患的品質。病患是營養照顧過程的整體部分。照護是互相合作、協調的,所有的健康照顧小組成員和病人都知道目標和優先順序。照顧人員在協同合作時與平時的討論過程都要記錄,藉由充分溝通和交互作用來完成營養照顧。在診斷的過程需要營養評估的技巧之外,使用實驗室的方法協助診斷也是對於營養診斷非常有力的工具(Strauss, 2004)。其實部份營養診斷名辭也有在國際疾病碼(The ICD-10)中,例如夸西柯病(Kwashiorker)。營養診斷需要有很好的建議測量指標之定義,如果缺乏良好的定義對於診斷過程中的分類有非常重大的限制。營養診斷也需要考慮人種獨特性的資料與年齡的資料,如此方能建構完整的營養診斷。使用生化和功能性的檢驗輔助身體組成對於營養失調的臨床症狀是非常有幫助的,唯對於其定義的問題與先前所述仍然存在(Strauss, 2004)。
「營養診斷」雖早在1992年被提出,但是環顧現在的醫療環境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累積以問題導向是為營養診斷的初步步驟。期望藉由「營養診斷」的建立需要能夠詳細表達;(一)各種疾病可能會產生之營養問題;(二)營養診斷之名辭及定義(三);與衛生署出版的「慢性疾病諮詢工作手冊」結合使營養照護模式更完整。(四)推展營養診斷模式於臨床營養師使用,並作成紀錄存查。

PES
99年衛生署委託計畫「建立營養診斷作業模式及運用性研究」,可以順利完成,固然有研究團隊的努力成果,但是對於營養師先進們在過去的經營成果是後進的營養師應感念在心—前人種樹,所以我們得到樹蔭的庇蔭。也期望我們做到「一步一腳印」共同為營養的美好前途持續修剪、灌溉與施肥,如此「營養」大樹的茁壯下,讓我們的國人可以有更健康的未來。
「營養診斷名辭」的建立,是為了將營養問題得以有非常清楚的解具體的文字畫敘述,所以它適合各個營養領域,也流通於醫療團隊。因此「營養診斷名辭」絕對不是僅為了醫界營養師而設立。
對於營養先進的努力在此贅提,期望留下歷史紀錄,與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提升現在或未來營養師為營養專業的持續努力。

資料來源:http://nd.tmu.edu.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