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生技巨擘 將與中研院合作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持續向前推進,全美最大的生技公司Genentech即將與中央研究院舉行聯合技術研討會,明年雙方將有交流與合作計畫。Genentech執行副總裁楊育民表示,台灣已漸形成發展生技產業的良好環境,但是較缺產業經驗,而生技產業的發展文化與我國相當自豪的電子產業發展文化有很大不同,具有遠見,策略及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Genentech之前授權國內的宇昌生技公司發展抗愛滋藥TNX-355,受到國內外生技界重視,台灣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來拿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子及電腦博士的楊育民,是這次宇昌爭取到Genentech授權生產TNX-355的核心人物,整個商談一方面由於宇昌的代表中研院士何大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陳良博等在生技界有極高聲望,同時有楊育民居中協助,使授權案得以成功。

楊育民也是目前台灣在美國生技界職位最高且最重要人士,他返台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及副院長王惠鈞討論,雙方可進一步合作,共同發展生技產業,明年舉辦Genentech與中研院聯合技術研討會。

楊育民這次返國參加研討會演講全球生技產業趨勢。他說,今年全球統計健康照護產業達到二兆美元,十年後為四兆美元,經過與翁啟惠、陳良博等的分析,台灣應設定目標在2017年取得其中大致5%的市場,亦即2,000億美元;生技產業則是健康照護產業中最困難,但最重要的項目,可努力拚一下。

Genentech於1976年成立,是全美第一家生技公司,創辦人跨越了科學家一直以來在學術與事業之間的角色迷思,開創出一種新產業—生技,接著各生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楊育民以Genentech的發展經驗指出,台灣發展生技優勢是在中研院等研究機構及各大學內人才多,紀律好,有創意,不怕競爭且速度佳。至於弱點則是缺乏產業經驗及製程概念,投資者意願較保留。

根據平均統計,發展一種生技新藥要花十年十億美元,而且不一定成功,由於發展生技花費極大,因此常無法從頭至尾由一家公司自行進行,業者有機會就可以將技術授權或轉讓給其他公司,亦可因此獲得可觀利益,可有資金再開發其他藥品。

他說,生技產業有「冒險、團隊、遠見及堅持」的特有文化,台灣目前尚未建立此一文化,而多是走簡單、快速的發展策略,因此較不易有突破性的產品。台灣過去相當成功的半導體產業經驗,可作為參考,並不適用於生技產業。

藉發展TMB-358 建立生技

最近默克製藥公司所發展的愛滋疫苗臨床實驗遭受重大挫敗,部份實驗因此暫停,這引起生技界、防疫界及愛滋病患極大的震撼。楊育民表示,開發愛滋疫苗困難度極高,更顯示出發展各種抗愛滋療法的腳步不可停歇,包括研發TNX-355在內。開發任何一種新藥不能保證成功,但從目前各試驗階段結果顯示,TNX-355的機會不小。宇昌緊接著的任務則是發展TNX-355的下一代產品TMB-358,希望開始藉此產品建立整個台灣生技新藥製程。

楊育民同時建議,台灣除了與Genentech合作外,亦應與其他國外生技研究部門及業界交流,以台灣科技能力,應可在短時間就趕上來,漸漸在全球生技界有出色表現。

Genentech副總裁楊育民 生技界的張忠謀

自由 更新日期: 2007/11/19 04:09

記者彭國偉/特稿

去年10月底,中研院士翁啟惠剛接下院長,一通電話打到在美國Genentech生技公司執行副總裁楊育民的辦公室。翁啟惠說「你在美國最大的生技公司擔任重要工作,台灣發展生技需要這樣的人才,希望你能幫忙。」楊育民一向熱心提供經驗,常針對生技相關議題進行演講,這次被翁啟惠邀請,儘管工作繁重仍表達願意為台灣生技貢獻力量。

國內人士對楊育民可能未必熟悉,他在美國生技界卻相當有名,曾在通用電子任職12年研發工程;在知名默克藥廠服務11年,後任副總裁;現則是Genentech的執行副總裁,負責流程、工程、製造、設備、產品、供應鏈管理等任務。傲人跨領域專業,對創意及整合有特別的概念,因此成為Genentech的最高層七人管理委員會之一。楊育民還被視為是「生技界的張忠謀」,可見其在生技界的份量。

楊育民接受翁啟惠邀請幫忙後,立即以委員身分參加今年初在加州舊金山舉行的「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指導委員會議」,對規劃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提供建議,緊接著安排台灣的多位推動生技發展人士參觀Genentech,讓他們知曉去年Genentech總營收約93億美元,較前年成長40%;總產品銷售則為72億美元,也成長39%,這些是如何達到的?楊育民也對台灣發展生技提出看法,開始與台灣生技界密切互動,隨後促成今年9月間宇昌與Genentech的合作。

楊育民實際管理知名生技公司,因此能提出中肯看法。他表示,一般高科技產業,無論股東或是創投公司,總希望投資後能立即看到成果,最多是三年後就能有所回收,但生技界卻是要長期投資,因此募資不易。他說,全世界目前有4,200多家生技公司,每年營收超過70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是在美國,這個產業總的來說仍是在虧錢,但是業者卻持續投入研發經費,因為他們知道,未來如果成功,回收相當巨大。楊育民因此指出,無論政府或民間投資者,必須以長遠的眼光看生技產業;簡單說,就是要有先虧錢的心理準備。同時,發展生技,也不只是為了要賺錢,也為了可以救人。

有這樣的產業機會,先進國家紛紛投入,競爭是壓力也是動力。在此可提出一觀察現象,在各項國際生技研討會中,韓國的產業與學術界似乎最為積極,他們總是在會場提出最多問題,努力用數位相機、錄影機記錄下他國研究人員的報告或產品,讓人看到了韓國的態度,台灣該如何呢?

發展生技產業儘管困難度高,但研究人員也有不斷突破,加快了生技新藥的開發過程。根據楊育民的分析,在生技產業,由於各項製程的改善,每公升單株抗體的產量大約每五年會提升一倍,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楊育民打趣地稱此趨勢為「楊氏定律,Yang’s Law」。此可與推算積體電路上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相輝映。

楊育民特別強調,「速度」是生技產業的命脈,一旦各項過程能夠縮短,新藥較快上市,可減少設備及人力等投資成本,競爭力可加強,更重要的是能更快用於治療,造福病患。

國內發展生技已大火啟動,政府雖擬定了各項目標及推動策略,但必須搭配專業人才,楊育民是可借重在海外的人才之一,仍需爭取更多,以補強台灣最欠缺的產業經驗,如此發展生技才會有更大勝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