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心臟病與血管疾病的總稱。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血管,「心臟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專指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對心臟造成傷害,常見的疾病是「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與高血壓。
正常的血管內壁沒有腫塊,管腔暢通。
粥狀硬化是指動脈管壁上生成腫塊,由平滑肌細胞、纖維蛋白質、脂肪、細胞殘渣構成,並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壞死、鈣化的現象,粥狀硬塊外圍常附有血栓。
血管壁因此硬化粗糙不平、管徑變小,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減少、組織獲氧與養分供應減少。血管壁承受壓力大,容易受傷,而易生成血栓,使阻塞的情況更為惡化。晚期的血管壁粥狀塊複雜而不可逆。
[病理發展]
動脈硬化起因於血中LDL氧化所引起的血管壁病變和發炎反應,病症有階段性的變化。
(1).首先,血中過量的LDL聚集在動脈內壁上並且發生氧化
→刺激內皮細胞分泌黏性分子
→吸引T細胞和單核球細胞黏沾並侵入血管內膜
→在血管內膜,單核球活化成為巨噬細胞,產生許多發炎物質
→巨噬細胞除吞噬大量的氧化LDL,形成脂肪堆積的泡沫細胞(foam cells)
→膽固醇堆積形成脂肪條紋與脂肪塊(plaque),這是粥腫的初期
(此階段為可逆性,如果妥善預防可以逆轉傷害性的變化)
(2).腫塊以脂肪為中心逐漸增大,被週邊的肌肉細胞包圍
→肌肉細胞形成纖維狀硬殼,隔離腫塊與血流
→泡沫細胞分泌多種發炎物質,破壞周圍的肌肉細胞與纖維狀硬殼
→導致腫塊破裂而無法修復
→損傷的管壁組織釋出的成分會促進血小板凝集,形成凝血塊或血栓
→血栓或血塊過大就會阻塞血流
→ 1.發生於腦血管則是中風
2.發生於心臟血管則是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心肌因缺氧而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