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營養學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 1960 年代起,包括美國心臟學會在內的許多醫學組織都建議不能攝取過多膽固醇,然而,這個觀念已經過時,

在美國飲食指引建議協會(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最新的 2015 年美國飲指引(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將不再建議限制攝取膽固醇。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大癌症2014.04.16_A016.jpg  

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增加。

依據最新癌症發生資料,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10大癌症,大腸癌為第一名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補充綜合維他命,希望能防癌、預防心臟病和減緩記憶力衰退。但《內科醫學年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出,消費者別再浪費錢,去買綜合維他命和其他的營養補充劑,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吃了有效果,還可能有害。 

 這篇標題為《真的是夠了:不要再浪費金錢補充維他命和礦物質》的社論指出,大多數營養補充品無法預防慢性病或死亡,應該避免服用,這些年的研究結果大多令人失望。 

 撰寫這篇社論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瓜拉爾說:「我們一次又一次發現,吃營養補充劑沒有用我們從此不必繼續研究。」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血管疾病」是心臟病與血管疾病的總稱。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血管,「心臟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專指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對心臟造成傷害,常見的疾病是「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與高血壓。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0 年Yalow 與 Berson 提出關於胰島素阻抗的論述,並藉由測量人體血漿中胰島素濃度,發現第2 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濃度較一般人高(Yalow et al., 1960;朱婉兒等人,2009),表示患者於特定濃度的胰島素下,其降血糖的反應不如常人,因此需要增加大量胰島素來控制高血糖,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很多,如:肥胖、遺傳、飲食習慣和荷爾蒙調節等,血液循環中有過多的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s) 是主要原因 (潘恆嘉等人,2006)

正常人在進食過後,血糖升高,刺激胰臟之β細胞分泌胰島素,以促進肝臟與肌肉等細胞利用血糖,並會使脂肪細胞停止脂肪分解作用(lipolysis),甚且會促進脂肪細胞製造脂蛋白脂解酶(lipoprotein lipase) 至血管壁上,將血液中的脂蛋白內之三酸甘油酯分解成脂肪酸,並將這些脂肪酸移到脂肪細胞內儲存。當攝取過量之脂肪或碳水化合物時,就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

當脂肪組織增加時也會增加釋出游離脂肪酸,這些游離脂肪酸會使肝臟細胞增加糖質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而在肌肉細胞,則是會降低糖解作用 (glycolysis),且在肝臟和肌肉細胞中皆會增加三酸甘油酯的囤積(Ellis et al ., 2000),這種抑制胰島素調節葡萄糖被細胞吸收利用的過程,減低了胰島素的敏感性。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老人罹患憂鬱危險因子--- 貧血及維生素B6、葉酸同時不足老人, 罹患憂鬱風險達七倍
NHRI researchers report co-occurrence of anemia, marginal vitamin B6,

and folate statu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adults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豆漿、豆花、豆奶、豆腐乳...」,黃豆對於中國人來說,真可算是歷史最悠久的保健食品了,在最近(199910月),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認證黃豆蛋白的健康宣稱(Health Claim),即配合低飽和脂肪(每餐份1公克以下),

低膽固醇(每餐份20毫克以下)的膳食,每天攝取25公克黃豆蛋白(每餐份6.25公克黃豆蛋白),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複製基因藍圖(DNA)時發生錯誤

   DNA複製所發生的錯誤累積到一定程度,細胞就不再能夠合成重要蛋白質以發揮功能,因而死亡。

(2).身體蛋白質氧化與結締組織硬化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