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1960 年Yalow 與 Berson 提出關於胰島素阻抗的論述,並藉由測量人體血漿中胰島素濃度,發現第2 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濃度較一般人高(Yalow et al., 1960;朱婉兒等人,2009),表示患者於特定濃度的胰島素下,其降血糖的反應不如常人,因此需要增加大量胰島素來控制高血糖,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很多,如:肥胖、遺傳、飲食習慣和荷爾蒙調節等,血液循環中有過多的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s) 是主要原因 (潘恆嘉等人,2006)

正常人在進食過後,血糖升高,刺激胰臟之β細胞分泌胰島素,以促進肝臟與肌肉等細胞利用血糖,並會使脂肪細胞停止脂肪分解作用(lipolysis),甚且會促進脂肪細胞製造脂蛋白脂解酶(lipoprotein lipase) 至血管壁上,將血液中的脂蛋白內之三酸甘油酯分解成脂肪酸,並將這些脂肪酸移到脂肪細胞內儲存。當攝取過量之脂肪或碳水化合物時,就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

當脂肪組織增加時也會增加釋出游離脂肪酸,這些游離脂肪酸會使肝臟細胞增加糖質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而在肌肉細胞,則是會降低糖解作用 (glycolysis),且在肝臟和肌肉細胞中皆會增加三酸甘油酯的囤積(Ellis et al ., 2000),這種抑制胰島素調節葡萄糖被細胞吸收利用的過程,減低了胰島素的敏感性。

黃尚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